封面新闻记者 戴云股票配资交易
6月24日,国家应急指挥总部大厅里,大屏上闪烁着红色警报——
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已达预警临界值:铁塔离线率、基站退服率持续上升,视频画面大批量中断,灾情图片显示部分乡镇积水严重……“道路损毁、电力中断、通信不稳定”——在国家防减救灾委、国务院安委会主办的“应急使命·2025”“断路、断网、断电应急救援行动”专题演习中,“久安”大模型从智能预警到指挥救援各环节,结合应急管理知识给出辅助意见建议。
“久安”大模型是什么?在这场应急救援演习中具体发挥了什么作用?未来还有哪些拓展空间?带着这些问题,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了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副司长赵志刚。
何为“久安”大模型?
应急人专属“智慧大脑”
2024年8月,应急管理部正式发布应急管理“久安”大模型,成为最早推出行业大模型的政府部门之一。“它是专为应急管理领域打造的行业大模型,依托应急云自有基础算力,通过对应急行业知识的不断训练优化,具备了对应急领域专业知识、特定术语和业务流程的深度理解能力,是应急人的专属‘智慧大脑’。”赵志刚说。
今年春节DeepSeek发布后,应急管理部迅速组织技术力量开展攻关研究,利用半个月完成了DeepSeek“满血版”大模型在应急云的私有化部署,并将相关能力集成到“久安”大模型实现统一纳管,进一步提升其推理能力。
赵志刚介绍,目前已开发“久安”移动端和桌面端应用,同时将“久安”能力集成到“互联网+执法”、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综合业务系统等部统建系统中,并向全国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推广使用。截至目前,全国500多个省、市、县级应急管理部门约1万名应急管理人员运用智能问答、数字人调度等基础功能开展业务工作,基层执法人员借助“久安”辅助开展执法检查。“经初步推广应用,大模型在应急管理领域展现了良好应用前景。”
“久安”大模型辅助基层应急管理人员开展执法。受访者供图
“久安”一经推出,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将大模型与本地区实际工作相结合,涌现出了一批典型应用场景。赵志刚举例,浙江省宁波市应急管理局通过全面接入应用“久安”,实现了“AI+隐患排查”、“AI+风险监测”、“AI+智慧调度”、“AI+教育培训”等一批创新应用,有效赋能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具体而言,工作人员日常对街边店铺、企业车间进行隐患排查时,用装载有“移动应急”APP的手机扫描现场环境,便能识别出常见的风险隐患并给出整改建议。江苏省南通市应急管理局探索将“久安”隐患识别和专业知识问答能力嵌入到最新的AR眼镜中,实现基层执法人员穿戴眼镜开展AI检查,可以实时识别提醒现场有关的风险隐患,智能交互查询专业知识,有助于提升一线执法效率。
为何会有构建大模型的想法?“我们从最开始就想建一个‘智慧应急大脑’,像身边有一位非常资深的专家,辅助指导我们做好应急管理领域的各项业务”,赵志刚表示,大模型的产生让这一设想逐渐成为现实。
在实战演习中有何应用?
监测预警并生成决策方案
日前,在“断路、断网、断电应急救援行动”专题演习中,“久安”大模型发挥了积极支撑作用。
演习模拟超强台风致牡丹江地区出现极端强降雨,面临严峻汛情考验时,“久安”大模型在监测预警阶段,敏锐监测到东宁市道河镇及周边乡镇铁塔离线率、基站退服率持续攀升,及时发出预警信号,精准预判灾情严重区域,为后续救援行动提供依据。
赵志刚告诉记者,“久安”大模型具备辅助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因为它接入了全国自然灾害视频图像以及铁塔、基站离线数据,可实现全天候 24小时不间断监测,自动进行视频动态解析与内容理解,自主判断城市内涝、暴雨台风、滑坡泥石流等各类灾害场景,辅助研判“三断”情况,有效解决了人工排查效率低、准确率不足的问题,查找效率提升 90%以上。
“久安大模型”能从视频画面自动监测发现人员聚集风险。受访者供图
在数字人调度方面,能实现“一句话组会”,即通过在国家应急指挥总部部署“久安”数字人,值班人员能够通过一句话语音快速呼叫全国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和水利、气象、地震等横向部门,实现突发事件临时组会从5分钟到30秒的跨越性突破,已支撑视频点名、会商调度数百场。此外,大模型能够通过学习历史灾害案例和应急预案生成救援方案建议,并结合实时灾情进行调整。
记者了解到,除了应用于“三断”应急救援,“久安”大模型还吸收了危化品、煤矿、森林火灾、安全生产执法等业务领域海量专业知识,能够从大量视频画面中自动筛选厂区人员聚集、作业场所粉尘积聚等安全风险,智能辅助危化品事故和森林火灾应急处置,满足应急管理人员问知识、问数据、问图像、问视频等多种需求。
未来有何拓展空间?
攻克大模型幻觉问题
赵志刚强调,应急管理领域业务不同于其他行业,直接涉及事故处置和灾害救援,是非常严肃且不能出一点差错的,因此需要对大模型提出更高的专业要求,“研究大模型的幻觉问题,即在生成文本时乱答或错答,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挑战”。此外,专业深度有待加强,特别是回答部分问题时,看似专业但不够实用,需要结合训练微调和检索增强提高知识问答精准性。
他表示,在当前应用基础上,大模型仍需进一步深化拓展。聚焦模型底座能力提升,紧密追踪国内人工智能技术前沿,持续收集补充地质灾害、火灾、烟花爆竹等应急管理领域专业知识,加快构建应急管理高质量数据集,迭代开展大模型训练、微调等工作,进一步升级“久安”大模型,提升专业化、智能化、人性化能力。
对于防汛关键场景,“久安”将深度融入历史数据进行针对性训练,实现模型可根据实时的天气、水雨情、灾情等情况,自动提醒防汛调度要点、生成督导工作建议等。
同时,加强大模型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强化模型生成安全审核,防范安全风险。
更值得关注的是,应急管理部将持续关注国内顶尖机器人发展,研究机器人与“久安”大模型融合的可行性,探索具身智能在灾害事故救援等场景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股票配资交易,更是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应急管理新质战斗力的重要手段”,赵志刚表示,努力让“智慧应急大脑”变得更强大、更聪明,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最重要的工作方向。
中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